w88win中文手机版 - w88win手机版登录

w88win手机版登录

返回列表 返回
列表

《论语·先进篇第十一》第18章-第21章:识人·修身·成长:读懂孔门弟子的三重境界

你是否曾困惑于如何看懂他人的真实模样?是否在自我成长中纠结于 “保持个性” 与 “精进修行” 的平衡?两千多年前,孔子早已用寥寥数语,点评弟子性情、点拨识人之道。从 “柴也愚,参也鲁” 的个性速写,到 “回也庶乎屡空” 与 “赐不受命货殖” 的反差对比,再到 “不践迹不入室” 的修行忠告、“论笃是与” 的识人警醒,这 4 章论语藏着穿越千年的处世密码,今天我们一起解锁其中的智慧。

2b56b0cf-e736-4a36-9aba-d19ee6894732

本周论语主讲老师:Sunny Sun

 

原文11.18 柴也愚,参也鲁,师也辟,由也喭。

【译文】高柴愚笨,曾参迟钝,颛孙师过于逢迎,仲由粗俗。

解释孔子对四位弟子的性情做了精准点评:高柴(柴)略显愚钝忠厚,曾参(参)朴实憨厚、反应稍缓,颛孙师(师)行事偏激、不够稳重,仲由(由,子路)则勇猛直率、言辞刚猛。这并非批评,而是孔子对弟子个性的客观洞察 ——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特质,没有完美的性情,只有清醒的认知与适度的修正。


c62bff7d-540b-4a9b-a979-21b1c98f483b


原文11.19 子曰:“回也其庶乎,屡空。赐不受命而货殖焉,亿则屡中。”

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颜回的道德学问差不多了吧,(却)常常穷得没有办法。端木赐不按常理经商,猜测行情(却)常常都对。”

解释孔子说:“颜回的学问道德已经接近完善了,却常常生活贫困、一无所有;端木赐(子贡)不遵从天命,转而经营商业,预测市场行情却屡屡命中,家境富足。” 这一章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:颜回坚守精神追求,安贫乐道;子贡发挥商业天赋,成就物质富足。孔子并未否定任何一种,而是客观呈现差异 ——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关键是找到契合自身禀赋的道路,同时守住内心的底线与准则。

 

7592195d-41e0-4da0-a422-5abdd915c711


原文11.20 子张问善人之道。子曰:“不践迹亦不入于室。”

【译文】子张问善人应该如何做事。孔子说:“不踩着(先贤)的脚印走,道德学问就难以学得精深。”

解释子张询问 “善人” 的修行之道,孔子回答:“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行、不遵循既定的修行方法,就难以达到高深的境界(不入于室)。” 这里的 “践迹” 并非盲从,而是指学习经典、借鉴先贤经验的根基功夫。就像学手艺要从基本功练起,做人做事也需有可遵循的准则与方法,没有根基的 “创新” 或 “随性”,终究难以抵达更高的境界。

101a7365-b739-4524-aa8d-1c502a28b374


【原文】11.21 子曰:“论笃是与,君子者乎?色庄者乎?”

译文】孔子说:“言论笃实就予以赞许,(这些言论笃实的人)是真君子呢?还是表面装出来的伪君子?”

  【解释孔子提醒世人:“遇到言论笃实、看起来诚恳可信的人,就要留意了 —— 他是真正品德高尚的君子,还是只是表面庄重、故作姿态的伪善者?” 这是孔子的识人智慧: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言行,更要透过外在观察内心的真实品性。很多时候,言辞诚恳、态度庄重可能是伪装,唯有长期观察其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,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。

2025-11-13

总结语:

从点评弟子的个性差异,到对比两种人生选择,再到点拨修行之道与识人准则,这 4 章《论语》本质上是孔子在传递 “正视差异、夯实根基、辩证识人” 的智慧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情与禀赋,不必强求一致,却需在认知自我中修正不足;修行与处世没有捷径,唯有脚踏实地、借鉴先贤,才能走得稳、走得远;而识人看人,更要拨开表面的迷雾,关注言行一致的本质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这些智慧依然能帮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,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找准方向 —— 读懂论语中的识人修己之道,方能在生活中行稳致远。


回到顶部

0755-29766626

在线咨询

关注我们

二维码